继电器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执行部件,通过触点的接通与断开来控制电路,该通则通,该断则断,可靠性要求极高。如果继电器触点熔接(关断失灵),或者触点阻值过大(接通失灵),都会造成控制失败,酿成重大事故。因此清洗是末端工艺的重要环节。
1、清洗特点
继电器制备中主要污染物是冲压油污,灰尘、微粒、焊接残留物等。这些污染物增加了触点的接触电阻,增加了化学腐蚀性,造成通断失灵、整体寿命缩短。
在继电器的结构组成中,使用材料品种繁多,有触点﹑簧片等金属材料,还有导线,线圈、铁氧体、塑料等。因此清洗中要统筹兼顾,既不能使金属受到腐蚀,也不能使其他材料溶解、溶胀、变形和受损。
2、清洗液选择
继电器是机电器件,有一定的绝缘要求,因此,清洗液的绝缘性要好。传统使用的氟利昂-TE清洗剂属于ODS范围溶剂,现在已经停止使用,所以选择清洗液必在替代溶剂中选择。
目前有AK-225AE(添加有乙醇的共沸物),或AK-225AES,沸点为50℃;或用正溴丙烷与异丙醇的共沸物,沸点为68℃。这是由于继电器属电子器件,不允许离子污染物存在,所以必须在溶剂中添加极性溶剂,如甲醇、乙醇、异丙醇等,否则就不能清除离子污染。
3、清洗工艺
继电器一般都采用溶剂类清洗工艺。
选用超声波频率为28~40kHz,对清洗溶剂辐射超声功率。工件在溶剂蒸汽层中漂洗,当工件表面不再凝露,稍事停留,工件完全干燥后提出。注意浸泡、超声洗与汽相漂洗均是在同一种清洗液中进行。
工艺之一:[超声浸泡洗]→[冷漂洗]→[汽相漂洗]一→[冷却干燥]
工艺之二:[超声浸泡洗]→[喷淋洗]→[汽相漂洗]一→[冷却干燥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