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保证产品的清洁度要求
超声波清洗工艺,必须满足客户对产品的清洁度和生产规模的要求,即能满足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指标,这是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。
2、满足下道工序加工的要求
主工序的中间清洗工艺,清洗工艺要满足下一道工序加工的需要。
例如在电镀前必须进行除油清洗,否则会影响镀层的结合力;
又如金属件,塑料件在表面喷漆前必须清洗,去除粉尘及油污,以保证涂层的结合力;
再如在一些液晶显示器、光学镜片、金属件、切削刀具的表面,需要真空镀膜、化学镀膜或者离子镀膜,需要较高的洁净表面,它们的前处理,必须严格洗净,否则会影响镀膜质量;
在粘接、电子束焊接、真空热处理、防锈等许多工序的前处理,都必须进行除油清洗,否则会影响下道工序的进行。
3、应考虑与上道工序相匹配
主工序的中间清洗工艺,应与上道工序相匹配。也就是必须针对上道工序残留污染物的性质,采用相应性质的清洗介质和洗净工艺。
例如清洗焊接后的电子电路板,上道工序用的是水溶性焊剂,那么清洗媒质应选用水基清洗剂。如果用的是合成类焊剂,则应选用有机溶剂类清洗﹐即极性污染物用极性溶剂来清洗,非极性污染物用非极性溶剂来清洗。
4、清洗工艺的安全性
超声波清洗工艺,应考虑安全性,主要是毒性和燃烧的危险性。
①有些有机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,如HCFC-225,甲醇、乙醇、异丙醇等,应注意其工作场地所容许的浓度,并采取相应措施。
②有些有机溶剂闪点很低,易燃易爆,如碳氢溶液(碳化水素)等﹐也应有相应的防燃防爆措施。
5、应考虑与产品结构材料的相溶性
超声波清洗工艺,应考虑清洗液与产品结构材料的相溶性,以免在洗净过程中产品受到腐蚀、溶胀,变形、损坏等。
①有些工件材料是单一的,如金属零件的清洗,要防止洗净过程中受到腐蚀,氧化、生锈;又如塑料零件清洗,要防止洗净过程中受到溶胀﹑溶解、产生变形、脆化开裂等。
②有些工件是不同材料的组装件,要充分考虑清洗工艺对不同材料的相溶性。例如电子线路板上既有金属件,电子元件,又有塑料件、橡胶、导线、涂层等,洗净过程中既要把污染物去掉洗净,又不能使结构材料受到损伤,连元器件上的规格,标记、符号都不能洗掉,所以在定制超声波清洗机,清洗工艺时要周密考虑。
6、清洗工艺的环保性
超声波清洗工艺,尽量减少三废排放量,有完善的三废治理措施,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,并做好三废的回收和综合利用。具体到超声波清洗废液的再生,回收与排放,不应对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。
有些有机溶剂会破坏地球臭氧层,有些会产生温室效应,有些会造成水污染等,例如氯化溶剂对人有一定毒性,影响人的健康。除了在工作现场考虑抽排装置,确保安全浓度以外,还应考虑废气、毒气不可以对外随便排放,应考虑尽可能设置回收、再生设备,或经过活性炭吸附后再排放,防止废弃溶液渗漏进入下水道,造成环境污染。
7、清洗工艺与生产规模相匹配
生产规模不同,所用的超声波清洗工艺也不尽相同。单件、小批量生产时,在清洗时间上可以长一些。而大批量生产时,要考虑生产节拍,连续自动式或者流水线通过式清洗效率较高,可以浸泡、粗洗、半精洗、精洗分级清洗,以达到目标质量要求为主。
8、清洗工艺要考虑经济性
超声波洗净工艺,其经济性是十分重要的,要进行综合评估,不仅要达到规定的洁净度要求,而且还要考虑投资比较低、使用成本低、设备适应对象多,使用寿命长、操作简单方便等。